在巴克禮紀念公園 4月3日下午4:06 · 台南市 ·
話說筆者外祖父姓洪,外公家宅位於總爺老街,外公係廟口講古的說書人,家母就讀於臺南公園旁的公園國小,據說外公家宅是外媽的嫁粧,想來外媽娘家可能還頗具財力,會不會是郊商的一員???
筆者少小離家老大回....台南鐵路地下化北段211標工程,現在刻正進行中,每月初一、十五,工務所同仁便前往頂土地公廟祭拜,祈求工程順利、人員平安。
鎮北坊文化園區位於臺南市北區,以北門路以西,西門路三段以東,成功路以北,公園北路以南為主要劃分範圍。據嘉慶年間「續修臺灣縣誌」城池圖,鎮北坊乃是以十字街向北發展的街區,臺灣縣署、鎮總署、左營、城守營、中營縣倉,可說是府城軍事重鎮。
台灣總鎮署(台灣府城總爺街文化園區) |
1896年臺南市百年歷史地圖 (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
鎮轅境頂土地廟創建於1740年(清乾隆五年),該廟與軍民合建的總祿境下土地廟相對,護佑著總爺街,是「街頭街尾土地公」的案例。
鎮轅境頂土地廟(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
鎮轅境舊稱「總鎮署東轅門土地祠」是官建廟宇,總祿境則是軍民集資合建。
傳說太子太保王得祿年少時流落府城,無所適事,從軍前常會夜宿總祿境,後得到土地公神示將來從軍大有可為而前往嘉義,因緣際會下救助嘉慶君。而因為王得祿感念受到鎮轅境土地公護佑,受其刺激而奮發之恩,故奏請朝廷加封土地公宰相,所以該廟土地公戴官帽,並有文、武判官,建築也採用燕尾脊。
王得祿的曾祖父隨軍隊來臺征討鴨母王朱一貴,戰死於鳳山,後代移居諸羅。王得祿(1770~1842年),出生於臺灣府諸羅縣溝尾(今嘉義縣太保市),少年習武,十五歲時入武學堂讀書。協助平定林爽文事件,擊潰蔡牽海盜勢力,生前為官至浙江提督,加太子太保銜,為清治時期官位最高的臺籍官員(再次為福建陸路提督林文察,霧峰林家成員)。
太子太保王得祿肖像(維基百科) |
王得祿墓是全臺最大的私人墓園,也是目前嘉義縣內僅有的兩處國定古蹟之一(另一處為笨港水仙宮)。嘉義縣太保市,即是得名於王得祿。
國定古蹟王得祿墓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 |
蔡牽(1761~ 1809年),乾、嘉年間的一名海賊領袖,出生於福建同安,家境貧寒。父母早逝,自幼便自食其力,以補破網維生,勉強餬口。後來活躍並稱霸於台灣海峽,於滬尾(今臺北淡水)建立政權,年號光明,號鎮海威武王,持有「光明正大」玉璽,受眾人尊稱為「大出海」。建國之後,長期與清軍交戰,然先盛後衰,最終在與王得祿、邱良功的一場海戰中徹底敗陣,以自己的火炮炸船自殺。
東亞海賊王嘯風船長(《加勒比海盜》,周潤發飾) |
1804年(嘉慶九年),蔡牽的海盜艦隊抵達臺南鹿耳門,在浮鷹洋面破溫州鎮水師。嘉慶十年、十一年,蔡牽數度侵犯,府城西區沿岸的五條港地區,無城可做屏障,府城郊商為了保護自身的財產安全,招募組成義軍逼退海寇。事後郊商深感若非眾人力量幫忙,是無法保全自己的事業。本著服務社會,助人助己的心,於是三郊在水仙宮左畔成立了三郊總辦事處,稱為「三益堂」。
臺南水仙宮出巡旗「臺郡三郊三益堂」(維基百科) |
集字號大同安船(故宮南院「王得祿與同安船」展) |
由於蔡牽的自立為王雄霸海上,才有日後王得祿的功業彪炳,讓王得祿有機會由千總起身,歷經嘉慶、道光朝代,從賞封二等子爵到追封伯爵,而後太子少保到追贈太子太師銜的晉升歷程。
台南府城五條港歷史地圖(五條港發展協會) |
道光年間,曾文溪氾濫,致使台江內海浮覆、安平港淤積,於是開啟五條港的全盛時期,三郊商會所掌控當時府城鹽糖專賣、運河疏濬、保甲團練乃至海埔地開發等官辦民營業務。
爾後三郊竟為疏濬河道幾乎耗空公款,接著咸豐年間安平開港,洋行挾著雄厚的資本、新穎的輪船進港貿易,府城三郊不敵,逐漸沒落而被外商取代。
爾後三郊竟為疏濬河道幾乎耗空公款,接著咸豐年間安平開港,洋行挾著雄厚的資本、新穎的輪船進港貿易,府城三郊不敵,逐漸沒落而被外商取代。
1874年(同治十三年)5月,日軍入侵台灣琅嶠(現恆春鎮)爆發牡丹社事件,先祖 鄭超英追隨欽差大臣沈葆禎赴臺南府城。當年,北郊蘇萬利花園轉讓於基督長老教會,原址設「傳教師訓練學校」,第一任校長係巴克禮牧師。
1888年(光緒十四年),先祖 鄭超英任台灣兵備道轄下道標都司,遙想當年都閫府鄭大人英姿煥發,迎取北郊蘇萬利商號千金小姐,英雄美人、鴛鴦眷侶,增添府城美事佳話。
因三郊之業務均係由台灣道管轄,負責府城轄區治安的道標都司自是與三郊關係菲淺,且乙未戰爭三郊曾資助「臺灣民主國」抗日,先曾祖母蘇氏可能係北郊蘇萬利後人之掌上明珠。
乙未抗日戰爭先祖為國捐軀,英才早逝,時年未足40歲…曾祖母蘇氏紅顏新寡在古剎竹溪寺出家,看破紅塵俗世、長伴古佛青燈…當年祖父年僅4歲,為躲避日軍迫害乃從母姓改姓蘇。
日治初期,巴克禮牧師創設「臺南市神學校」,初期巴克禮校長即住在蘇宅內。之後在「新樓」之東側創設「聚珍堂」,開始發行報紙,即今「臺灣教會公報社」前身。
1901年 (明治三十四年),巴克禮校長募得巨款開始建造學堂。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臺南神學校」(大正二年更名為「臺南神學院」)落成,在此之前蘇萬利花園已遭毀壞。
臺南神學校暨禮拜堂(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五條港全盛時期,北郊蘇萬利商號曾是全臺首富,位於現東門園環旁的神學院校園原是蘇家後花園。
繁華攏是夢….花開花謝潮起潮落,府城三郊繁華落盡,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