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7日 星期二

花開花謝潮起潮落,繁華攏是夢-談府城總爺街諺語「街頭街尾土地公」

Robert Mc Yang

話說筆者外祖父姓洪,外公家宅位於總爺老街,外公係廟口講古的說書人,家母就讀於臺南公園旁的公園國小,據說外公家宅是外媽的嫁粧,想來外媽娘家可能還頗具財力,會不會是郊商的一員???
筆者少小離家老大回....台南鐵路地下化北段211標工程,現在刻正進行中,每月初一、十五,工務所同仁便前往頂土地公廟祭拜,祈求工程順利、人員平安。
鎮北坊文化園區位於臺南市北區,以北門路以西,西門路三段以東,成功路以北,公園北路以南為主要劃分範圍。據嘉慶年間「續修臺灣縣誌」城池圖,鎮北坊乃是以十字街向北發展的街區,臺灣縣署、鎮總署、左營、城守營、中營縣倉,可說是府城軍事重鎮。
台灣總鎮署(台灣府城總爺街文化園區)
清領時期,臺灣城的北門拱辰門至禾寮港之間逐漸形成一條街,稱之為過坑仔街。由於街的北面設立了臺灣總鎮署衙門,正對過坑仔街,在康熙年間易名為總爺街(今為崇安街),是城外經拱辰門進入臺灣府城的重要通道。

1896年臺南市百年歷史地圖
(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總爺街昔日是臺灣鎮總兵大人居處,四周更是富商輩出,總爺街兩旁仍保有一些傳統店屋,此街因分岐出許多小巷,有如蜈蚣,屬「蜈蚣穴」。各式各樣做生意的店面,有「九萬二十七千」之稱,形容當地的富庶。
鎮轅境頂土地廟創建於1740(清乾隆五年),該廟與軍民合建的總祿境下土地廟相對,護佑著總爺街,是「街頭街尾土地公」的案例。

鎮轅境頂土地廟(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鎮轅境舊稱「總鎮署東轅門土地祠」是官建廟宇,總祿境則是軍民集資合建。
傳說太子太保王得祿年少時流落府城,無所適事,從軍前常會夜宿總祿境,後得到土地公神示將來從軍大有可為而前往嘉義,因緣際會下救助嘉慶君。而因為王得祿感念受到鎮轅境土地公護佑,受其刺激而奮發之恩,故奏請朝廷加封土地公宰相,所以該廟土地公戴官帽,並有文、武判官,建築也採用燕尾脊。  
下土地廟福德正神(府城總爺古街下土地總祿境FB)
 又有一說是總兵要參拜土地公,因總兵為二品官,所以將土地公升為一品。
王得祿的曾祖父隨軍隊來臺征討鴨母王朱一貴,戰死於鳳山,後代移居諸羅。王得祿(1770~1842年),出生於臺灣府諸羅縣溝尾(今嘉義縣太保市),少年習武,十五歲時入武學堂讀書。協助平定林爽文事件,擊潰蔡牽海盜勢力,生前為官至浙江提督,加太子太保銜,為清治時期官位最高的臺籍官員(再次為福建陸路提督林文察,霧峰林家成員)。
太子太保王得祿肖像(維基百科)
王得祿對嘉義笨港地區的影響深遠,新港奉天宮、六興宮、大興宮、配天宮等嘉義重要古蹟廟宇,歷史起源皆和王得祿有關,而民間傳說嘉慶君遊台灣,武功高強的王將軍當然是隨行護駕的不二人選。
王得祿墓是全臺最大的私人墓園,也是目前嘉義縣內僅有的兩處國定古蹟之一(另一處為笨港水仙宮)。嘉義縣太保市,即是得名於王得祿。

國定古蹟王得祿墓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
蔡牽(1761~ 1809年),乾嘉年間的一名海賊領袖,出生於福建同安,家境貧寒。父母早逝,自幼便自食其力,以補破網維生,勉強餬口。後來活躍並稱霸於台灣海峽,於滬尾(今臺北淡水)建立政權,年號光明,號鎮海威武王,持有「光明正大」玉璽,受眾人尊稱為「大出海」。建國之後,長期與清軍交戰,然先盛後衰,最終在與王得祿、邱良功的一場海戰中徹底敗陣,以自己的火炮炸船自殺。
東亞海賊王嘯風船長(《加勒比海盜》,周潤發飾)
蔡牽對當時華南與台灣的社會有著重大的影響力,許多地方土豪、世族都向他繳交保護費,保持著密切的關係;例如艋舺的張得寶、清水的蔡源順、臺南府城的林朝英、金門的黃俊以及鼓浪嶼的黃旭齋等地方首富皆持有蔡牽給予的通行憑證,或是署名蔡牽題的「媽祖令牌」,或黃色「免劫令旗」,頗具統治者諭令的意味。
1804(嘉慶九年),蔡牽的海盜艦隊抵達臺南鹿耳門,在浮鷹洋面破溫州鎮水師。嘉慶十年、十一年,蔡牽數度侵犯,府城西區沿岸的五條港地區,無城可做屏障,府城郊商為了保護自身的財產安全,招募組成義軍逼退海寇。事後郊商深感若非眾人力量幫忙,是無法保全自己的事業。本著服務社會,助人助己的心,於是三郊在水仙宮左畔成立了三郊總辦事處,稱為「三益堂」。
臺南水仙宮出巡旗「臺郡三郊三益堂」(維基百科)
三益堂不但協調處理五條港上的進出口業務,更以其雄厚的財力支持府城的各項建設,如建廟修寺、造橋築路、疏濬港道等﹔此外也賑災濟會,調解民間糾紛﹔甚至協助官方,組織義民,保衛城池,成為當時台南府城社會的一股重要的安定力量,同時締造出三郊輝煌的全盛時期。
集字號大同安船(故宮南院王得祿與同安船」展)
1809(嘉慶十四年),王得祿接任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與浙江提督邱良功,在浙江台州漁山外洋合兵圍攻,蔡牽以銀元替代用盡的彈丸,王得祿中砲受傷,仍下令以坐船衝撞蔡牽船舵,最後船覆,蔡牽落海身亡,一代海上梟雄雖然殞落,但也造成清廷改變台灣軍事佈署與海口防務。
由於蔡牽的自立為王雄霸海上,才有日後王得祿的功業彪炳,讓王得祿有機會由千總起身,歷經嘉慶、道光朝代,從賞封二等子爵到追封伯爵,而後太子少保到追贈太子太師銜的晉升歷程。
台南府城五條港歷史地圖(五條港發展協會)
道光年間,曾文溪氾濫,致使台江內海浮覆、安平港淤積,於是開啟五條港的全盛時期,三郊商會所掌控當時府城鹽糖專賣、運河疏濬、保甲團練乃至海埔地開發等官辦民營業務。
爾後三郊竟為疏濬河道幾乎耗空公款,接著咸豐年間安平開港,洋行挾著雄厚的資本、新穎的輪船進港貿易,府城三郊不敵,逐漸沒落而被外商取代。
1874(同治十三年)5月,日軍入侵台灣琅嶠(現恆春鎮)爆發牡丹社事件,先祖 鄭超英追隨欽差大臣沈葆禎赴臺南府城。當年,北郊蘇萬利花園轉讓於基督長老教會,原址設「傳教師訓練學校」,第一任校長係巴克禮牧師。
1888(光緒十四年),先祖 鄭超英任台灣兵備道轄下道標都司,遙想當年都閫府鄭大人英姿煥發,迎取北郊蘇萬利商號千金小姐,英雄美人、鴛鴦眷侶,增添府城美事佳話。
因三郊之業務均係由台灣道管轄,負責府城轄區治安的道標都司自是與三郊關係菲淺,且乙未戰爭三郊曾資助「臺灣民主國」抗日,先曾祖母蘇氏可能係北郊蘇萬利後人之掌上明珠。
蘇萬利花園遺址(樹谷文化基金會)
18951021日,台南城守軍群龍無首,台南府城士紳及洋商循台北城模式推舉長老教會巴克禮牧師與日軍交涉,請求日軍和平進城,以維持城內秩序。
乙未抗日戰爭先祖為國捐軀,英才早逝,時年未足40歲…曾祖母蘇氏紅顏新寡在古剎竹溪寺出家,看破紅塵俗世、長伴古佛青燈…當年祖父年僅4歲,為躲避日軍迫害乃從母姓改姓蘇。
日治初期,巴克禮牧師創設「臺南市神學校」,初期巴克禮校長即住在蘇宅內。之後在「新樓」之東側創設「聚珍堂」,開始發行報紙,即今「臺灣教會公報社」前身。

臺南神學校暨禮拜堂(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01 (明治三十四年),巴克禮校長募得巨款開始建造學堂。1903(明治三十六年),「臺南神學校」(大正二年更名為「臺南神學院」)落成,在此之前蘇萬利花園已遭毀壞。
五條港全盛時期,北郊蘇萬利商號曾是全臺首富,位於現東門園環旁的神學院校園原是蘇家後花園。
繁華攏是夢….花開花謝潮起潮落,府城三郊繁華落盡,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