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2020-6-20親臨關廟山西宮文物館,目睹先祖 鄭超英所獻「義高千古」匾額,內心的感動,無限....
該匾額係館中所臻藏歷史最久的珍貴文物,部份字體已毀損,應該是立於1888年(光緒十四年),先祖 鄭超英當時任臺灣兵備道唐景崧轄下正四品道標都司(都閫府)乙職。
1888年(光緒十四年),道標營都司鄭超英敬獻「義高千古」匾額 |
話說,「關廟」係位於二仁溪的支流三老爺溪畔,原為新港社西拉雅族的傳統領域,福佬先民隨國姓爺延平王鄭成功自台江內海(今安平),溯航新港溪(今鹽水溪),及其上游許寬溪(今許縣溪)進入新豐里,鄭氏台灣軍備圖稱「小香洋民社」。
因為漳州裔福佬先民的進駐開墾,原屬於西拉雅族四大社之一的新港社平埔族原住民東退至現龍崎境內一帶。
關帝廟庄地圖,1904年《臺灣堡圖》 |
福佬先民為求平安恭奉關帝爺,相傳於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間興建關帝廟,稱「山西堂」;關廟山西宮至今香火綿延三百餘年,當時地名稱為「關帝廟街」。
其次,福建漳州東山係臺灣關帝信仰文化的發祥地,東山關帝廟乃中土四大關廟之一,落於東山島銅陵鎮岵嶁山東麓,倚山臨海,香火隨福佬先民分靈來台奉祀。
東山舊稱銅山,面積194平方公里,是福建第二大島。
福建東山島(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西元686年(唐垂拱二年),唐將領陳元光率領87姓將士入閩(後世尊奉陳元光將軍為「開漳聖王」),其中64姓建置漳州,駐軍東山島,於是關帝信仰隨之入閩。
東山關帝廟廟門為華表樓亭式建築,乃清道光年間由太子太保、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所捐修,俗稱「太子亭」。
東山關帝廟山川門「太子亭」,清道光年間由太子太保、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所捐修 |
1667年(明永曆二十二年),寧靖王朱術桂在台南府城的王府旁仿造東山關帝廟興建祀典武廟,即俗稱之「大關帝廟」,為全台灣十六處一級文物之一,係全台關帝廟之開基祖廟。
南明隆武朝吏部兼兵部尚書、太師太保、武英殿大學士,首輔大臣黃道周係漳州府東山縣銅陵鎮人仕。1646年(隆武二年)壯烈殉國,隆武帝賜謚“忠烈”。
東山關帝廟大殿兩邊柱上掛有抗清名臣黃道周親筆書寫的木刻楹聯:「數定三分扶炎漢平吳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業;志存一統佐熙明降魔伏虜戚靈丕振只完當日精忠」。
在台灣諸多的關帝廟中,懸掛有此楹聯,台灣的關帝信仰可說是源自東山關帝廟。
1648(明永曆三年),延平王鄭成功親自率領大隊舟師進駐銅山(東山古名銅山,閩南語同音),以銅山為募兵、籌餉、造船、訓練水師的重要抗清基地。相傳延平王駐守銅山時,曾到關帝廟進香。
1661年,延平王鄭成功揮軍臺灣前,在東山關帝廟求得第九十九首上上簽《百里奚投秦》,因此更加堅定了征臺的決心。
關帝廟第九十九首上上簽《百里奚投秦》 |
無獨有偶、無巧不成書,據楊氏祖譜記載,台南安南十六寮之一的和順寮楊氏係源自漳州海澄,開基祖楊文科公追隨國姓爺來台拓墾,而先父名諱「東山」,或許是先祖父母內心依然存在著漳州東山的原鄉情懷???
莫忘根源於東山,盼祖業振興再起。
再者,據山西宮五朝五醮特輯內容,1895年(光緒廿一年)乙未台灣割讓日本,同胞忍辱受異族統治,關廟山西宮遂成漢人民族意識之堡壘,參詣者眾。
日本政府為削弱漢人民族意識,處處妨礙參拜,藉皇民化運動,焚燒神像。殿內二至五關帝神像由居民搶護匿藏,其餘小型神像全被焚毀,獨對鎮殿之關帝大聖像未敢侮蔑。
山西宮鎮殿關聖帝君神像 |
山西宮歷經多次改建、重建,期間物換星移、遭逢政權更替,先祖敬獻之匾額塵封恐怕已逾百餘年,大約是在兩年前廟方要成立文物館時,無意間在倉庫中被發現。
先祖遺物得以重現天日,應該要感謝觀音佛祖及關聖帝君的保庇。
甚或,據臺灣通史卷四獨立紀,(1895年)九月朔,永福議退於關帝廟莊,據山以守,而警報疊至,倉猝未能行。
乙未台灣民主國抗日作戰,當日軍三面包圍台南府城之際,第二共和末代大總統劉永福召集軍政國是會議,曾擬退守關廟庄,另作圖謀,但最後結局,竟是大總統阿婆仔浪港,仕紳迎日軍進城????
臺灣通史,連雅堂著,眾文圖書公司 |
1895年10月21日,日軍順利進駐台南府城,表面上台灣已正式落入日人統治,然而眾多義士,以游擊戰的形態,襲擊日人官署,讓日軍警防不勝防,疲以奔命。
總督府祭出各種計謀,包括「六三法」、「匪徒刑罰令」、「土匪招降策」等等舉措,軟硬兼施。
據傳,被殺害的抗日義軍、百姓,有記錄可查者數以萬計,但台灣人民卻仍持續進行武裝抗爭不間斷……
最後,1913年發生在關廟的「關帝廟事件」,日方認定係受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滿清異族統治之影響。
1901年~1915年間,暴發十二次的抗日起義事件,三件位於台南縣,而其中李阿齊的關帝廟事件,被日方歸納為「受辛亥革命起義」影響的起義事件。
李阿齊,又名阿良,台南廳關帝廟庄人士,其父李達,於1895年10月日軍南進佔領台南城期間,參加抗日義勇軍的行列,成為一方首領。李達不幸被日軍槍砲擊斃。及長,李阿齊游走四方,結納同志,為報殺父之仇預作準備。
山西宮大殿天公爐與龍壁 |
「關帝廟事件」的發起人李阿齊雖沒參與羅福星的抗日組織,卻是受了羅福星的感召,誓言「驅逐日本,光復台灣」為已任,因此日方逮捕李阿齊後,臨時法院則將其歸入「羅福星案」來審理。起訴之理由是李阿齊的革命,係贊同羅福星革命黨之主張。
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建立民國,前後為數不少的台灣義士,曾參與同盟會反清活動,台灣的抗日義士乃是間接受到推翻滿清異族統治的勝利所鼓舞。
1912年,蔣渭水加入同盟會臺灣分會,係非武裝抗日的代表性人物。 |
乙未割台之後,台灣在日本異族殖民統治的壓迫之下,多數福佬族群仍然堅持傳統文化,經由關帝信仰的凝聚民心,進一步強化了台灣人的反抗意識。
抗日義士誓言「驅逐日本、光復台灣」,悍衞主權、抵抗外侮,勇往直前、視死如歸,或許正是受關帝爺的英雄氣概及大無畏之精神所感召。
府城祀典武廟臺澎兵備道揚廷理獻「大丈夫」匾額 |
關帝爺可說是創身後榮封之最,歷代名將賢臣,無出其右者,真所謂推崇備至。歷代帝王褒封,封諡不斷升溫,直至稱聖稱帝,地位扶搖直上。儒教奉為五文昌之一,尊為「文衡帝君」,道教奉為「協天大帝」。佛教則奉為護法神,尊稱為「伽藍菩薩」。
關公雖是三國歷史人物,但卻已超凡入聖,關帝爺對於社會文化的影響層面,早已遠遠超過歷史的範疇。
1879年(光緒五年),加封關公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顯威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可謂登峰造極。
關帝爺的人格特質在歷史上被視為忠義之典範,贊其名曰「天下義士之至」、「萬世人臣之極」,故不僅僅為吾等台灣福佬族群所尊崇,更成為華人世界「忠義仁勇」的精神象徵,受萬民景仰,浩氣永存、萬古留芳。